7月英国巴黎旅游攻略,巴黎旅游攻略自由行
英国和法国人种对比?
人种对比:
先说英国,英国居民基本属北欧人种,平均35-40%的浅色头发(金色白色和浅棕色),其中浅棕色为最多,瞳孔约有50-60%为浅色(西边的爱尔兰岛70%+)。男性身高集中于175-185,体型强壮,肤色特别白(是全欧洲最白之一,西边的爱尔兰岛居民为全欧最白,白的发红),且常见雀斑,红头发比例5%左右,在欧洲仅次于爱尔兰。
其祖先由北德意志人、凯尔特人和少量伊比利亚人(地中海人种)构成,其东部居民在外貌上与北欧人相当相似,西南部和威尔士居民有较多的人长的像西班牙人。占比最高的则是所谓“凯尔特类型”人。
最后是法国,法国的特征是超级混杂,你能在法国发现任何长相的人,而且人种非常混匀,导致法国人特征较为弱化,比如法国北部的北欧人种区域,其诺迪克特征其实很弱,法国南部的地中海人种区域,其地中海特征也很弱,而中部的阿尔卑斯人种区域,往往混杂了大量诺迪克/地中海的特征。
就平均而言,法国居民35%属于北欧人种,45%属于阿尔卑斯/迪纳里克人种,20%属于地中海人种,浅色头发比例20-25%,棕色和深棕色头发是法国人的主流(尤其深棕色),浅色瞳孔40%左右,男性平均身高179(2009),白皮肤但不如英德白,在欧洲处于中等(几乎任何特征都处于中等)。
由于法国的地理位置处于英德意西之间,因此东北边境长得像德国人,西北部边境长得像英国人,北端长得像比利时人,东部山区长得像瑞士人,西南部长得像西班牙人,东南部长得像意大利人,西部沿海长得像威尔士人。
为什么欧洲发达国家英国,法国疫情治愈率不及印度和巴西?
我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数据,只能凭感觉分析。英法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雄厚,社会福利高,医疗体系较完备,感染冠状肺炎者,基本上能得到救治,死亡率统计较准确。而印度巴西由于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就诊率较低,不少人得不到救治,在家死亡的病例较多,没在统计数字之内,故死亡率较低。
当今英国和法国哪国更加强大?
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就是:英国和法国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并不像很多人说的衰落了、不行了等等。有些国家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其实强不强只有自己知道了。那么非要比较一下:英国和法国哪个更加强大一点呢?我个人认为:二战以前,英国强于法国;现如今的话,法国的综合实力应该比英国强了那么一丢丢。英法两国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了,也是我们近代比较熟悉的外国列强之一,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英、法两国一起合作完成的。
尽管在近代英、法都是欧洲列强,可是总体上来看的话:英国人的实力明显是更胜一筹了。当年英国人有个非常厉害的外号叫做:日不落帝国。
英国人工业革命的加持、靠着改进国家治理模式的红利,一跃成为了近代地球上的第一个事实上的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近代的英国曾一度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统治了一个时代。
在英国国力最为鼎盛的时候,统治着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土地,米字旗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说:在全球24个时区里。所有的时区都有英国人的领土存在。
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强国都被英国人揍过,例如:西班牙、法兰西、沙俄,以及美利坚——当年英国人直接一把火烧了美国人的白宫,现在想想都感觉很牛!
这里顺便说一句:英国在近代对人类的发展起到过非常重要的贡献,例如:
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爆发了——《权利宣言》也诞生了。从此以后,英国的国家大事情,国王说了就不算了,变成了大家一起商量和讨论决定了——议会诞生了。英国为人类治理国家找到了一种新的模式,并几乎波及到了全世界。
另外英国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至于工业革命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影响我想就不用多说了吧!
英国在近代还出现过影响人类科技进程的伟大科学家,例如:经典力学创始人牛顿、达尔文的进化论、交流电之父法拉第、近代化学之父约翰.道尔顿、还有很多人非常熟悉的霍金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几年时间:法国和英国就更加没有可比性了。英国虽然一开始被希特勒打的只能困守在英伦三岛之上,可是英国人依然决不妥协、决不投降、一定要战斗到底,并成为了二战期间欧洲的火种。
至于法国人,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二战的时候,投降的速度快得有点让人无语了,仅仅抵抗力一个多月就败下阵来,不得不向德国人投降了。
整个二战期间,法国人的江湖地位跟英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面。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领导者,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制定者;法国人却是处在被德国无情的占领之下的。
总之一句话,在二战以前英国的综合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对世界的贡献那都是完胜法国人的——这应该是没有任何争议了。
说完了历史上的事情: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当今英国和法国哪国更加强大一点呢?二战结束以后,其实英国和法国总体上走上了两条不同的路线和发展方向了。
二战刚刚结束不久,英国著名的战时首相丘吉尔就走人了。很多人一定不太好理解:带领英国人打赢二战的丘吉尔为何会被英国人无情地抛弃了呢?其实根本原因只有一个:丘吉尔的主张让英国人很不爽。
当时丘吉尔想的是:继续恢复大英帝国的昔日荣光、最好保持跟美国、苏联一样的存在感等等。可是战后的英国人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了。
此时的英国老百姓只关心餐桌上有没有牛排,下午茶有没有牛奶,去酒吧有没有威士忌,去医院有没有医疗保险、上学免不免费、有没有大房子住……
于是乎英国人选择了另外一个人来领导他们:艾德礼被选为了英国人新的首相了。艾德礼带领英国人主要干了两个事情:
一是,让英国放弃世界大国的地位和责任,也不为殖民地花钱了。同时把英国有限的资源和实力用来提高本土英国群众的生活,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就行了。
二是,艾德礼在随后明确地表示:美国人才是西方世界的一哥;英国人也不准备跟美苏两国一决高下了。
从这以后,英国几乎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外交上跟着美国人混,自己保持一定的实力过好自己的日子也就行了。很多人都说二战以后英国衰落了,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英国人自己选择的结果而已。
法国人在二战以后却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恢复法兰西昔日的荣光,不愿意跟着美国人后面接受美国人的指挥。
戴高乐后来搞了一个“戴高乐主义”,大概意思就是: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国是法国人的法国,什么美国、苏联别以为自己可以掌控法国人——戴高乐不光要主导法国的命运、还要主导欧洲的秩序。
后来戴高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例如:退出北约并且赶走了法国领土上的美军;积极发展与苏联、中国的外交关系;保持自己拥有独立的核武器使用权(英国的核武使用权在北约)等等。
说白了就是:法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还要积极追求在欧洲大陆上的主导权。
那么按照两种套路、两种思维发展到现在的英国和法国,到底谁的综合实力更强悍一点呢?我们下面来通过三个维度进行比较。第一个维度:在经济和科技实力上来看,英法两国总体上处于半斤八两的状态。
法国现在的GDP大概在2.7万亿美元左右,人均GDP4万美元左右;英国的GDP2.8万亿美元左右、人均4.2万美元左右。这也就是说:双方的经济总量以及富裕程度基本上差距不大。
英、法两国都是老牌工业强国、都是现如今的科技强国。英国现在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科技产业链的顶端了,并且有一大批国际一流、国际超强的企业。我来随便举几个例子:
在制药领域,英国有一家叫做:葛兰素史克的公司(GSK)是一家著名的跨国制药公司。估计很多人都知道GSK公司的产品,例如:在疫苗领域和抗肿瘤药物方面,这家公司高居医药行业的榜首。
在高科技芯片领域,英国有一家叫做:ARM的芯片公司。这家公司在巅峰时期: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了ARM架构。
在高端发动机领域,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制造公司。这家公司我就不具体介绍了,估计从事工科或者对发动机感兴趣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家公司有多么的了不起了。
可是法国人也并不弱:法国在机械制造、汽车工业、化工产业、钢铁制造、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核电工业上面都是世界一流的存在。
举几个例子:法国有著名的航空器制造企业空客集团,这就是实力的象征。目前全世界能够与空客媲美的估计也只有美国的波音公司了。
法国还有著名的阿尔斯通公司,这可是全球顶级的制造业巨头。当年的高铁技术,这家公司就是世界一流的存在了,也是法国人的骄傲。另外法国的核电技术、超级计算机技术那都是远远超过英国的。
总之一句话,法国和英国在经济上、在科技实力上,总体上旗鼓相当、处于半斤八两的状态。
第二个维度:法国在军事实力上明显就要领先英国了
由于英国人早就给自己定位了,那就是在英伦三岛上以喝茶、看书、晒太阳、过好日子为主。
于是乎,英国在二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裁军、甚至把航母都给拆卸和报废了很多艘。大家不要忘了:二战时候的英国海军可是有几十艘航母的。
目前英国的军事规模总体上并不是很大。当前英国武装力量的总兵力,大概有27.5万人,其中包括有现役的常备正规军19.5万人,还有预备役部队8万余人等等。
英国当前在海上装备有各型军用舰艇80余艘,包括有两艘常规动力航母,6艘驱逐舰,以及11艘潜艇。
在陆地上,英国当下装备有1000多辆坦克、5000多辆装甲车以及200多门火炮。
至于在空军方面,英国当前装备有各型军用飞机700余架,其中包括有100多架战斗机和200多架直升机等等。
但是英国在军事上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那就是:核武器实力不足。首先英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是美国人给的,例如:“三叉戟”系列;另外英国的核武库的使用权在北约,并不在英国人自己手里。
可是法国人一直想主导欧洲秩序甚至是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存在感,所以法国的军事实力还是比较强大的。
法国现有军队人数为38万人以上,另外还有30多万人的准军事人员。不得不说的是:法军的各种军事装备那是远远的领先于英国的。
目前法国陆军装备有一千多辆坦克,其中包括了500多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这种坦克曾经在很长时间里面号称世界第一种四代坦克,作战性能一流并参加过多次实战,战绩也是相当不错的。
空军则装备有一千二百多架各型军机,其中四代战机数量超过500架,以“幻影”2000和“阵风”战斗机为主。
举个例子:阵风战斗机,那可是号称综合性能最强的四代机,在当前各国的四代机里面,绝对是不落下风的。印度人就曾经大量地采购过这款战机,由此可见实力并不弱。
至于海军方面,法国拥有180多艘各种舰艇,还拥有世界上除了美国以外的唯一一艘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航母。另外各种驱逐舰、核潜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世界一流。
此外像法国的西北风两栖攻击舰,凯旋级核潜艇,那都是业内的明星产品——妥妥的海上大杀器。
大家不要忘了一个核心问题,以上的武器装备都是法国人自己生产的、自己建造的。其实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发生战争的话就不会被别人卡脖子了。
法国的核武库也是非常厉害的,同时也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当年美国人要求法国把核武库的使用权交给北约的时候,戴高乐的答复就是:法国退出北约。由此可见法国对自己独立自主的追求是多么的强烈。
总体上来看:在军事实力上面——法国人目前是领先于英国的。
第三个维度:从国际影响力上面来看的话,如今法国也是要略微高于英国的
首先我不是说英国已经没有什么国际影响力了,显然英国目前还是联合国五常之一、还是各种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
可是英国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他们已经退出欧盟了、他们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导向几乎是全盘跟着美国人走的。
这种选择其实也无所谓对或者错,毕竟英国在二战以后就是这么定位的——不争霸、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第一位的。话说当年的英、阿马岛之战,那也是英国被逼无奈才出手的。
法国刚好选择了与英国不太一样的对外方针,例如:积极追求在欧洲的主导权、很多事情并不跟着美国走等等。当年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法国就是欧洲最坚定的发对美国动武的国家。
尽管法国和英国在国际上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可是如今法国明显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主导力更强一点。
英国人当年之所以退出欧盟,除了经济上的考虑以外,还有一个核心原因就是:一直以来主导欧盟的都是法国和德国,英国并没有主导权。
我个人认为从以上三个维度可以看出:经济和科技上英国和法国差不多;军事上和国际影响力上来看的话,法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更大一点了。
最后我想说,这仅仅代表我个人的一点看法而已。可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哪个方面来看话,英国目前还是世界上的一个强国、一个大国,而且在历史上英国对于全人类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伦敦和巴黎相比,哪个城市更适合居住?
【这是一个具有个人主观性的问题,我觉得:巴黎适合旅游和生活,但伦敦更适合工作和生活】
语言伦敦说英语,巴黎说法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去巴黎生活要多学一门外语。
人口伦敦的人口数量是巴黎的3.5倍,伦敦的人口密度也比巴黎高。
生活成本伦敦的生活成本要比巴黎高大概38%,但同时伦敦的收入也是高于巴黎的。
多语言与巴黎相比,伦敦人更加多文化,更加多元。你可以在市场上,公共汽车,地铁站等地方听到十种语言的交流。本人在伦敦生活时,就与英国人及世界上数十国家的人就我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知道了很多国家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在伦敦生活,你不需要出英国就能找到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交谈,你的视野较开阔。
包容性巴黎的文化算是多元的,但远不极伦敦那样多元和国际化。伦敦人对外族人更加包容。
生活节奏伦敦人的生活节奏是明显比巴黎人快的。
艺术两座城市都很棒,都有很多知名的博物馆,画廊等等。适合学习艺术的人来居住。
教育伦敦比巴黎拥有更多的学府,如:帝国理工,伦敦政经等教学质量全球顶尖。(当然牛津,剑桥不在伦敦,但离伦敦很近)。
文化伦敦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居住也很集中。街头艺术,音乐,舞蹈,戏剧,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丰富多彩。伦敦的诺丁山狂欢节(NottingHillCarnival)比巴黎的巴士底日狂欢节更大且更有感染力。此外,伦敦有很多大型音乐会,音乐节等。
建筑巴黎的建筑更漂亮,更现代。伦敦的建筑看上去更旧一些。
食物伦敦的食物比巴黎的贵且不好吃。但伦敦的快餐,TAKEAWAY很多也不太贵。
天气伦敦的天气是出了名的坏,所以伦敦人是一有假期就去南方国家渡假。而巴黎人更情愿在法国国内渡假。
治安伦敦的治安是明显好于巴黎的。巴黎由于是申根国家,和很多其它欧洲大城市一样,充斥了很多非法移民,难民等等。(因为英国不是申根国家,无合法证件者无法进入英国)。现在巴黎街头有各种游手好闲的无业人员,先前擅长在马戏团做杂技表演的吉普赛人,也在巴黎街头转行做隐形手表演,常把游客的钱包给变没了,巴黎警察拿他们也没有办法。
当地人伦敦人和巴黎人都不错。巴黎人更幽默,伦敦人更绅士。伦敦人比巴黎人更守信用(口头答应的事),巴黎人更注重自己的感受,伦敦人较注重双方的感受。伦敦人比巴黎人更好相处。
工作伦敦的工作机会是远比巴黎多的,而且伦敦是一个不排外的地方,外族人几乎可以申请到任何工作。外族人在伦敦容易通过努力进入上层社会,而在巴黎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为什么之前大量东欧人跑到伦敦(而不是巴黎)来找工作的原因。
亿万富翁数量伦敦:72位,巴黎:15位。
城市人口年增长率伦敦:1.4%,巴黎:1.08%。
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量伦敦:4个,巴黎:1个。
机场数量伦敦:5个,巴黎:3个。
全球城市指数(GlobalCitiesIndex,RankandScore)1,纽约:63.22,伦敦:62.93,巴黎:53.24,东京:47.45,香港:44.76,新加坡:39.1男性比例伦敦:48.9%,巴黎:48.9%。
姐妹城市数量伦敦:104,巴黎:46。
顶级足球俱乐部的数量伦敦:6,巴黎:1。
以上列表是我根据自己亲身生活经历,外查了一些其它数据整理出来的。总之,这两座城市都各有所长,个人觉得:巴黎适合旅游和生活,但伦敦适合工作和生活。
【谢谢】
英国的“玫瑰战争”是怎么回事?
简单来说,就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两个后裔家族,为了争夺英国王位打了起来。
在十五世纪的英格兰,有两个大家族,也就是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这两个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三世的后裔分支,是爱德华第三子与第四子的后代。
爱德华三世原本的储君是黑太子爱德华,但是这人英年早逝,而且其长子也没活多久,按照当时英格兰的制度,王位就让黑太子爱德华的小儿子理查二世继承。
理查二世继承王位的时候才十岁,根本没办法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就让其叔父,也就是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冈特的约翰把持,这个约翰,就是后来兰开斯特家族的初始祖宗。
虽然大权在握,可约翰对理查二世忠心耿耿,从来没想过僭越,但是理查二世对于这位摄政的叔父非常不满,觉得他妨碍了自己的行为处事,最终还流放了约翰的儿子。
即便如此,理查二世也没想过要废黜自己的这位侄儿,直到自己去世。
可在约翰去世之后,理查二世变本加厉,将约翰的儿子的流放从暂时变成终身,还褫夺了他继承爵位的权力,理查二世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那时候英国与法国之间不断打仗,百年战争英国节节败退,理查二世把朝政处理得一团糟,惹得大家纷纷反对他,尤其是他流放了约翰之子,更失去了贵族们的支持。
刚好英国发生大规模的动乱,眼见没有良心的理查二世这么对待自己的家族,加上其他贵族的挑唆,约翰之子干脆跟着其他贵族一起废黜了理查二世,得到议会与贵族支持继位。
而这位继位的新国王,也就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
不过这有个很大的麻烦,因为亨利四世原本并不具有很靠前的继承权,而按照理查二世之前的意思,是让爱德华三世的后裔第五代马奇伯爵艾德蒙作为王位继承人。
好在理查二世荒唐的统治不得人心,即便亨利四世得位不正,也没谁说啥,从此开启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朝,他没多久就去世了,继位的亨利五世能力杰出,不断强化王权。
亨利五世在位期间,英格兰对法国的战争不断胜利,其威望也不断上升,但是亨利五世的儿子亨利六世却是个怯懦无能的家伙,因此王位被他人觊觎。
对王位产生兴趣的就是约克家族,而且这个家族原本在继承顺序当中,其实就更加优先。
亨利六世的能力还有威望远不如他的祖父与父亲,因此他在位期间贵族们纷纷倒戈,这个时候兰开斯特家族对于英格兰王位是否具有合法继承资格的问题,再次被拿出来讨论。
就是这种情况下,约克家族的第三代公爵理查·金雀花出任摄政王,不断攫取权力,逐渐也产生了对于王位的欲望,而有意思的是,亨利六世的老婆玛格丽特王后却不干了。
这位英格兰王后来自于法国,是个很强势的人,她直接将约克公爵赶出朝堂,并且积极组织势力对付那些反对兰开斯特家族的人。
不过约克家族也不是好惹的,这样的矛盾不断累积,最终发生了著名的玫瑰战争。
战争双方就是当时作为王室的兰开斯特王室家族,还有就是觊觎王位的约克家族,因为两个家族的徽章分别是白玫瑰与红玫瑰,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作是玫瑰战争。
断断续续,两个家族前后掐架几十年,直到1485年的时候亨利六世同母异父的弟弟艾德蒙·都铎的儿子亨利·都铎,率领兰开斯特家族取得胜利,并且继承了王位。
亨利七世出自兰开斯特家族,而他又迎娶了约克家族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为王后,从此两个家族再次被联在了一起,红白玫瑰战争也基本结束。
这场战争,几乎将当时英格兰所有的大贵族都给卷入了进去。
玫瑰战争几乎把中世纪英格兰贵族的力量消耗殆尽,而这么一来王权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地方上的大贵族割据势力被意外削弱,这给后来新贵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原本金雀花王朝来自于法国,美国战争之后,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的统治也结束了,而来自于威尔士的都铎王朝由此建立了起来,英国中世纪也正是结束,走向文艺复兴。
大规模长期的战争,旧贵族纷纷被削弱,加上当时的大规模航海活动,英国的新土地地主以及其他新贵族纷纷崛起,像是圈地运动等也趁机开始。
可以说,玫瑰战争也意外促成了英格兰近代走向兴盛。
简单来说,玫瑰战争就是英格兰当时的两个王室家族分支,为了争夺王位开展的战争,打来打去最后还是坐在王位上的王室赢得胜利,开始英国的都铎王朝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