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为公募基金的大年,全年公募新发基金成绩斐然:公募全年发行新产品数量达到1047只,创出历史新高;全年总发行规模达到1.43万亿元,平均发行规模达到13.68亿。但是,有多家基金公司没有参与到这场权益新品发行盛宴中,例如东吴基金、益民基金等等。截至记者发稿,2020年第一批爆款的权益类基金新品已经出炉:汇添富大盘核心资产募集113.2亿,景顺长城品质成长募集67.23亿,限额60亿的交银内核驱动基金单日认购资金超500亿。
1月9日晚,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公募基金办理机构办理公募基金6544只,份额13.7万亿,规模约14.8万亿元,同比增加1.7万亿元,其中封闭式基金增加7039亿元,开放式基金中货币基金减少5008亿元,股票基金增加4748亿元,混合基金增加5289亿元。如是计算,权益类基金去年猛增超万亿。
《红周刊》结合Wind统计发现,在纳入排名的140家内地基金公司(含证券资管公司)中,2019年未发行过权益产品的公司将近30家,此外包孕光大保德信、新华、申万菱信等大约10家基金公司也仅发行了1只产品罢了;在发行排行榜的顶端,富国基金凭借全年发行19只产品而独占鳌头,权益发行“严重贫富不均”背后,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也出现了微妙的变革,新发权益产品数量多、产品业绩好的公司规模迅速“上位”。
权益类新品发行渐成主流
马太效应成就公募“新王”
2019年,全年公募基金新成立产品数量为526只,募集规模达5150.25亿份,仅次于2015年的1.25万亿元的历史高位,成为权益类基金发行史上的第二高位。深圳某大型公募总经理指出,过去很多投资者没有真正享受到基金的长期收益,而行业也面临着权益类资产规模颠簸大、盈利状况欠安的遍及问题。但一切因去年的收益飘红而悄然改变,且直观反映到发行中。
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指出去年权益类基金发行的特点:“1、消费、成长、医疗、科技行业主题基金受热捧,名称中带消费的基金47只,带成长的基金29只,带医疗、医药的基金24只,带创新的23只,带科技的21只。2、FOF热情高涨。在2018年FOF基金成立22只基础上,2019年FOF基金成立数达到73只,市场上对FOF的热情继续高涨。3、养老目标基金发作式增长,在2018年成立14只养老目标基金基础上,2019年养老目标基金发作式增长到65只。4、量化方法日益成为基金经理选股重要手段,2019年成立量化权益基金36只。5、权益类基金越来越多设置定开条款。对于权益型基金来说,一方面,基金数量增加,单个基金募集规模越来越小,降低基金成立后的持续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基民申购赎回导致规模的大幅变动显然倒霉于基金经理长期投资理念的践行,2019年有超过60只权益基金设置定开条款。”
首先看主动权益类,谈及2019年发行的趋势时,综合《红周刊》记者的采访,主动权益类产品发行有两个特点,一是因为科技板块和科创板的设立,科技主题基金层出不穷,其中就包孕聚焦科技股、科创板投资的18只科创主题基金,但是科创主题基金因为投资范围区别很大,也导致了收益分化,业绩差异其实主要源于对科创板之外的其他科技股的投入程度,例如南方科技创新重仓了包孕闻泰科技等去年以来表示突出的半导体、通信相关个股,而涨幅较少的华安科创主题虽然由业绩突出的基金经理掌管,但仅配置少量的股票资产,重仓的西部超导和瀚川智能两只科创板股票涨幅也比较有限。
另一个特点则是爆款基金主动控制规模,2019年公募基金整体业绩亮眼,也引发投资者的大力追捧,尤其对长期业绩突出或者本年以来表示优异的基金经理更加追捧,不过,基金公司也并未以此为卖点大搞营销,任相栋办理的兴全合泰和刘格菘办理的广发科技创新均限定了发行规模。
除去主动权益类基金外,近年来被动权益类基金更成为公募提升规模的快速赛道。综合记者对多位公募业内人士的采访,ETF发行上较为成功可以归为两类:第一、完善本钱市场功能、解决本钱市场痛点的创新产品,好比央企创新ETF。继2018年央企结构调整ETF成功推出后,2019年9月4只央企结构调整ETF也再次走入投资者的视野,首募规模达406.87亿元。该类产品很好地解决了流通股转流通、国有资产盘活等痛点问题,预计2020年会有类似产品陆续推出。第二,满足资产配置功能,提供精确投资的产品,好比紧跟市场热点的主题指数基金,或者细分债券指数基金,包孕汇添富一带一路ETF、民生加银中债1-3年农发债ETF等。整体来看,2019年是ETF成立的大年,全年成立ETF产品91只,成立数量最多的华夏基金无疑是最大赢家。Wind数据统计,去年全年募集规模超百亿的ETF产品中,一半以上的产品为细分债基指数基金。